专业号

三峡水库蓄水后,由于防洪、清淤及航运等需求,实行“蓄清排浑”的运行方式,即夏季低水位运行(145 m),冬季高水位运行(175 m)。因而,在 145-175m 高程的库区两岸,形成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、涨落幅度 30 m、面积达 348.9 km2 水库消落带。2008 年开始在新县城下游 4.5 km 处丰乐镇乌杨村修建水位调节坝,主坝顶高程 176.00 m,最大坝高 22.53 m,正常蓄水位 170.28 m。建成后,水位调节坝以上减少消落带面积 14.48 km2,再辅以库区生态防护措施,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影响。水位消涨幅度由 22.5 m 降至 4.72 m,形成独具特色的“城市内湖”—汉丰湖。

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开州区内东河与南河交汇处,范围东起乌杨桥水位调节坝(包括水位调节坝主体);南以新城滨湖公园最南界(包括滨湖公园在内)为界(湿地公园南边界以滨湖公园与滨湖公路的交接处为界),往西一直延伸到镇安镇,以南河镇安大桥为界;往西北延伸,以南河支流桃溪河176m高程线为界,支流最西北端以河湾村与新龙村间的挡水坝为界(176m蓄水后的回水位线);北到老县城所在的乌杨坝—汉丰坝—大邱坝—风箱坪一线,以滨湖公路的外侧边界为界。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包括汉丰湖主体、东河下游及河口段、头道河下游及河口段、桃溪河下游及河口段,规划总面积 1332.65hm2。

自汉丰湖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的 7 年来,充分利用水库消落带湿地为城市的生态机遇,应用湿地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原理,师法自然,借鉴传统文化遗产理念和生态智慧,在汉丰湖实施了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系列创新性湿地生态工程,创建了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四大模式,即:景观基塘模式—基于水敏性城市设计的“城市景观基塘系统”;


图片1

多带缓冲模式—三峡库区滨湖多功能多带生态缓冲系统;


图片2

修复优化模式—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滨湖消落带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;


图片3

图片4

 

协同共生模式—三峡库区湿地公园建设与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协同共生;


图片5

 

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水库湿地、岛屿沙洲湿地为主,滩地、阶地和支流众多,湿地类型丰富,包括河流湿地、库塘湿地、沼泽湿地三大湿地类和永久性河流、季节性河流、洪泛湿地、库塘湿地、草本沼泽、灌丛沼泽六个湿地型。公园内湖面宽阔,碧波荡漾。湿地公园南部新城滨水而立,湖城相映;四周峰青峦秀,以山、水、湖、城取胜,湖岸线曲折连绵,岛屿、半岛错落有致,形成山水环抱的独特景观。库湾、流水、基塘、古树等多种空间组合景观随着时间、气象、视角的变化而呈现千姿百态,绚丽多彩的画面,使人心旷神怡,流连忘返。湖库岸蜿蜒,东河、头道河从北注入湖内,整体形态似腾飞的巨龙。作为三峡库区的库中之库,除了秀丽幽深的静态美之外,其季节性水位变化表现出动态的景观美。冬季高水位运行期间,汉丰湖面烟波浩淼,水鸟群飞。夏季低水位运行期间,乌杨坝、芙蓉坝全部出露,沙洲、岛屿、沼泽、水塘错落有致镶嵌在湖中。
图片6

如今,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开州区城市美化亮化的窗口、美丽开州区建设的重要细胞工程,为汉丰湖景观生态建设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京ICP备08001700号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